当前位置: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孝宣治世最新章节 > 孝宣治世全文阅读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孝宣治世 完结
分享孝宣治世

孝宣治世全文阅读

孝宣治世作者:未央询

孝宣治世简介:在他的时代,呼韩邪单于入朝称臣,绵延百年的汉匈之争基本宣告结束。
在他的时代,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得以流传于世,令后世铭记。
在他的时代,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大汉的版图。
在他的时代,麒麟阁十一功臣榜,每一个名字都熠熠生辉,诗圣杜甫云“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
在他的时代,石渠阁会议令谷梁传得以正式列入学馆,春秋三传流芳千古。
在他的时代,平定了西羌,扫清了边患,注定了中国的民族大融合。
他的文韬武略不输于任何贤君英主,他的重情重义令天下人为之动容。
他是刘询,中宗孝宣! https://www.zhaoshuyuan.com
-------------------------------------

孝宣治世最新章节24章 匈奴称臣扬武胜
第1章 金鳞本非池中物
孝宣治世全文阅读作者:未央询加入书架

  金鳞本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这句我童年看过的香港电影台词,恰恰是对宣帝坎坷童年的最好写照。

  首先,宣帝的故事要从汉武帝晚年的大错开始。具体过程我就不赘述了,你只要知道他的爷爷被他太爷爷给冤死了就行。

  巫蛊之祸让只有几个月大的宣帝失去了父母,祖父母,叔叔婶婶和曾祖母。基本上最亲的人全部死光,而他还在襁褓里就要去坐牢。一个在监狱长大的孩子遇到了他的第一位恩人——邴吉。

  邴吉是一个正直,善良的好人,西汉孝宣官场里最纯粹的好人。他知道刘据是冤死的,对他的孙子也很同情。邴吉对这个孩子视如己出,亲自给他请奶妈照顾生活,换宽敞干燥的牢房,给他取名“病已”。从此以后,汉武帝的曾孙有了自己的名字,一个名垂青史的名字——刘病已。

  这个名字让我想起了枚乘的《七发》,最后一句“粲然汗出,霍然病已”。意思是病已经好了,不会再生病了。邴吉希望,这个孩子哪怕在监狱长大也能活下去。

  邴吉知道太子无辜,可是没有能力为他翻案,他想等老糊涂的汉武帝缓一缓自己想明白,于是他处理的巫蛊案迟迟没有结案。

  后元二年,武帝病重,望气者说长安的监狱里有天子气。刘彻对于权利的渴望基本上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他不允许有除自己以外所谓天子的存在。于是派使者分别登记监狱中关押的人,不分轻重一律都杀掉。

  内谒者令郭穰夜晚到郡邸狱,邴吉为了一群囚犯的命关门抵抗。郭穰和邴吉僵持了很久,结果一直到天亮都没能进去。

  邴吉干脆放话“皇曾孙在,别的人无辜杀死都不可,何况皇上的亲曾孙?”没办法,郭穰又气又饿,只好灰溜溜的回去了。

  他这人还算正直,并没有向武帝进谗言,而是将事情原原本本的叙述了一遍,附带上了邴吉的那句“皇曾孙”。一听到皇曾孙三个字,武帝心中那点所剩无几的亲情被唤醒。他愣了半天,叹气“这是天的保佑。”不仅不再杀囚犯,还下了一道大赦天下的命令,小小的宣帝也终于在他五岁那年迈出郡邸狱,呼吸到了外面世界的新鲜空气。

  武帝放出了皇曾孙,等于承认了这个身份敏感的孩子是他的后辈。可是在监狱,你可以吃牢饭,可以有国家统一拨款邴吉私心照顾。可是现在入了宗籍,就没有人愿意要罪臣之孙,在那些人眼里。宣帝并不是一个甚是可怜稚童,而是烫手山芋。

  怎么办呢?还是邴吉!

  邴吉抱着孩子询问掖庭有没有国家补助,却没有人愿意搭理他,受尽白眼。而且,监狱的环境很苦,宣帝营养不良总是生病,一点也不白瞎他那名字,邴吉自掏腰包请大夫,差点把棺材本赔进去。

  而且,孩子一点点长大了,他是协助巫蛊之祸的案件调查入京,现在结案了就必须回地方任职。几年没见家眷,要是回去的时候带着一个半大的孩子,只怕老婆得跟自己离婚的心都有。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邴吉终于找到了刘病已奶奶家,他的曾外祖母(祖母史良娣的母亲)贞君愿意不顾年老体衰,亲自照顾皇曾孙的生活,刘病已终于能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环境下长大。

  邴吉无私,伟大,善良,正直。他只是做了一件自己认为对的事,却创造了巨大的影响力。

  往小了说,他只是救了一个监狱里囚犯的性命,但武帝却因此大赦天下,造福全国百姓。他只是救了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却因此改变了历史的轨迹,造就了未来的中兴之主。

  纵观史书,其实邴吉并没有多少经世之才,他的能力不足以治国安邦平天下。但是他善良,而且是不管什么时候,哪怕刀架在脖子上都能人品爆棚的善良。他的人品在整个西汉甚至中国历史都少有人能及,所以他有足够的资格流芳千古,和所有人成为朋友。

  宣帝的童年,主角是邴吉,但是我很想跟大家赘述。因为没有邴吉,宣帝也许早就被有心讨好上司的人连同他的父母一起杀了。或是在监狱无人问津活活饿死。又或者被放出去无人收养流落街头。

  历史没有绝对的公正,可是最起码,他尊重善良的声音。邴吉的平步青云,靠的是儒家最传统的仁德。最简单,最基本的善良,又有几人能做到?

  巫蛊之祸是宣帝一生的起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没有巫蛊之祸他会很幸福,不会失去亲人和挚爱,亲朋顺遂做个闲散藩王。但是也不会有民间磨砺的苦楚,不会成为我的男神,不会有璀璨夺目的孝宣中兴。

  他的悲剧,成就了西汉王朝的传奇。

第2章 倚马斜桥少年郎
孝宣治世全文阅读作者:未央询加入书架

  如果让我对宣帝的少年时期做一个评语,那就不得不借用韦庄的词了。“谁家陌上年少,足风流”,那绝世公子的风流俊朗,足以令全长安的少女“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宣帝的少年时期,完全可以用一句“别人家的十八岁”来形容。让我们来看看《汉书·宣帝本纪》是怎么说的吧:后有诏掖庭养视,上属籍宗正。时掖庭令张贺尝事戾太子,思顾旧恩,哀曾孙,奉养甚谨,以私钱供给教书。即壮,为取暴室啬夫许广汉女,曾孙因依倚广汉兄弟及祖母家史氏。受《诗》于东海澓中翁,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数上下诸陵,周遍三辅,常困于莲勺卤中。尤乐杜、雩之间,率常在下杜。时会朝请,舍长安尚冠里,身足下有毛,卧居数有光耀。每买饼,所从买家辄大酺,亦以是自怪。

  当当= ̄ω ̄=这一段透露出三个重要信息:1,刘病已的恩人(张贺)登场!2,少年游侠的宣帝就是一个学习好的小高祖。3,各种神迹(可以忽略了)

  首先,张贺是何许人也?他有一个很有名的弟弟——宣帝朝大司马、霍光死党张安世。他还有一个更有名的父亲——名垂千古的酷吏张汤。看到这也许我们会奇怪,张贺是御史大夫的长子,为什么最后继承家业的却是他弟弟张安世呢?

  原因很简单——他是个宦官。很不幸,因为曾经是卫太子刘据的属臣,所以巫蛊之祸被牵连,虽然侥幸未死,却被下了蚕室(即宫刑,《汉书·张安世传》颜师古注曰:“凡养蚕者,欲其温而早成,故为密室蓄火以置之。新腐刑亦有中风之患,需入密室乃得以全,因呼为蚕室耳。“)。

  他这个人非常善良,正直(跟邴吉有得一拼)。虽然遭遇了这样的不幸也没有黑化,而是继续勤奋努力的工作,做了掖庭令。

  就在这个时候,刘病已一天天长大了,他要求学。少年宣帝离开了鲁国史家,来到了长安。他是王孙公子,虽然没落了,但依旧可以在太学读书,还住在掖庭宿舍。

  张贺虽然因为巫蛊之祸变成了太监,但是他居然丝毫不记恨刘据,反而对冤死的太子十分感恩和同情,对刘病已关爱有加,当成自己亲生的子侄照顾(这人品,简直可以当选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了)

  在那段时间,宣帝的人格魅力max,结交了一大堆朋友。老年组的张贺就不用提了,和他住同一个宿舍的是暴室啬夫许广汉,和他一起斗鸡的是关内侯王奉光。而这两个人,未来都成了他的岳父。

  少年组有前文提过的张安世的三儿子张彭祖(好基友,同席研书同驾御车,别误会好朋友来的,宣帝是直的??)少年游侠:陈遂,戴长乐(这俩人汉书里各有一段小故事,都是沾了宣帝的光),值得一提的是,陈遂的孙子就是后来那个王莽惜才,更始征召,单于敬佩的陈遵!还有“西汉最佳检察长”杜延年的二儿子杜佗也是宣帝的好朋友。(基本上都是麒麟阁十一功臣家的孩子= ̄ω ̄=)

  女孩就更不用说了,跟他故剑情深的许平君(许广汉闺女),替他照顾儿子的邛成太后(王奉光闺女),陈遂的未来妻子杜君宁(杜延年闺女),跟他有过婚约却不了了之的张贺孙女,后来嫁给霍山的张敬(张安世孙女)

  这样的好人缘,我宣帝简直人见人爱。一个没有任何背景和靠山的没落王孙,能让一群京畿公子做自己的至交好友,厉害了(?????)

  少年宣帝的人际关系介绍完毕,接下来看看次卿公子的日常生活——读书+破案+浪!(你真的不是少年狄仁杰吗??)

  读书:跟东海人复中翁学习《诗经》。这里要提一下,诗经是汉代文学风尚标,搁现在就是学术热点,论文必写。高材好学,说明我男神不仅爱学习还学得好,妥妥学霸= ̄ω ̄=

  破案: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男神,你只是个游侠,咋还管起案子来了(?_?)闾里的作奸犯科甚至官吏的贪污舞弊你都知道,这也太牛了吧!偶尔客串个少年包三天?结果出事了吧——“常困于莲勺卤中”,说,你到底是因为什么py交易才被人在盐池修理了一顿,结果连汉书都不敢说是啥具体的事(?_?)23333

  浪(我觉得这才是本职):喜欢斗鸡走马,围棋六博,喜欢旅游,动不动在上下诸陵,杜县雩县和下杜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最要命的是,他不仅啥都玩,还啥都玩得好!(?????)陈遂跟他玩六博,输了一堆钱,他不着急让人家还,以后发达了还故意下圣旨开玩笑要债(霸道总裁宠着小娇妻的既视感?? 2333,我的腐女之魂熊熊燃烧,宣帝居然是个直的,少了好多想象空间[允悲])

  就这人设,长得帅(通经术,有美材)学习好(高材好学)会玩(喜游侠),分分钟颠倒众生,言情小说第一男主啊!

  于是乎,出现了各种神奇的,预示他不凡的现象(太假,不赘述)

  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少年郎,身为小言男主最重要的就是谈恋爱,对不对!于是= ̄ω ̄=我们宣帝男神的感情路也是相当坎坷~

  本来张贺喜欢他喜欢到不行,想把自己孙女嫁给他(张贺儿子很早就死了,只有一个和病已年龄相仿的孙女和身为遗腹子的孙子张霸)

  结果,我们前面说了,现在当家做主的是他弟弟张安世,听说哥哥想把侄孙女嫁给宣帝,他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张安世觉得现在的皇帝(昭帝)已经成年了,巫蛊之祸是翻篇的过去式,而且平反的机会渺茫,不应该把张家的女儿嫁给刘据的孙子。刘据很多政治理念和霍光不合,现在张安世是霍光的同僚好友,不该徒增麻烦惹猜忌。

  一番话,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于是,宣帝和张贺孙女的婚事告吹= ̄ω ̄=

  虽说不能做自家女婿吧,但是张贺对皇曾孙还是很上心哒。他选中了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

  许广汉是个很倒霉的人,倒霉到近乎可怜。他原本是侍从昌邑王刘髀的小吏,结果有一次跟随大王出门,不小心拿错了别人的马鞍。在藩王面前拿错,那就是当着面偷东西,结果跟张贺一样,被下了蚕室??(咋都是这种恶心的刑罚)

  然后吧,做阉官也就算了。上官安谋反被诛,让他去找证据麻绳,结果愣是没找到。偏偏别人去找,那一箱麻绳就在那,这下别人想不把你当同党都难【摊手】(这孩子是不是得罪了哪路神仙)

  之后就被罚作鬼薪,永无出头之日。但是吧,他这个人老实又勤劳,慢慢升做暴室啬夫,直属上司是掖庭令张贺。

  张贺是个极富同情心的好人,觉得他也不容易,就多关照了一下,安排他和皇曾孙住在一起,生活有个照应。后来,刘病已和许广汉在一个宿舍混熟了,许广汉的闺女许平君又刚死了未婚夫,张贺就动了许家小娘子的心思。

  张贺去找许广汉喝酒,把老许灌醉了之后,提出想给皇曾孙提亲娶他闺女的事。

  来介绍一下我男神心目中唯一女神,许平君小姐姐吧= ̄ω ̄=

  本来呢她是和内谒者令的儿子欧侯公子订婚了的。万万没想到,这个姓欧侯的小子居然婚前暴毙了!这。。。。。让许母很心塞。本来吧,自己就是守了活寡,如今连唯一的女儿都是克夫命的话,她可咋办啊。

  于是许母就硬拉着许平君去看相算命。结果相面的人一看到许平君,基本上是惊为天人。说她是大富大贵的命,以后母仪天下都行!许母虽然不指望女儿真的母仪天下,但是能大富大贵也是很开心的。结果没想到自己老公说要把闺女嫁给刘病已。

  老许回家跟老婆一说亲,许母基本是发了疯。她坚决不同意我男神娶平君,因为——他穷!刘病已只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连上学的钱都是史家和张贺出的,就算她不指望女儿做皇后,但是能大富大贵的命怎么可以嫁给一个没落王孙呢?

  可是这一次,居然是一向软弱的许广汉难得硬气了起来,二话不说就把刘病已和许平君的亲事给定了。

  其实吧,也不能怪许母势利眼,刘病已结婚的聘礼都是张贺出的,当时的他身份敏感,就算再有才华都很难被朝廷重用,很容易一辈子没啥出息。

  但命运总是很奇妙的,未来的事我们无法预见。天命所归,命定良缘啊。现在来谈谈男神的新婚生活。

  岳父和妻子对自己好,宣帝当然心里清楚并感激万分。平君是一个最理想的妻子,温柔贤淑,不争不抢,不吵不闹。小夫妻在杜县度蜜月,京畿三辅游了个遍,简直是人生最幸福的日子了= ̄ω ̄=婚后第二年就生了个儿子(未来送昭君出塞的汉元帝)。

  可随着历史年轮的推进,宣帝这一生的苦难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元凤六年,张贺去世。宣帝送别了恩同父亲的张公,还没来得及报答,这成为了他一生的遗憾。很快,元平元年到来,昭帝驾崩,大汉朝堂风起云涌,山雨欲来。

  

第3章 故剑情深自难忘
孝宣治世全文阅读作者:未央询加入书架

  元平元年,汉昭帝驾崩。但是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他没有儿子。没办法,国家实际掌权人霍光需要从藩王之中选一个人来做皇帝。

  他选中的这个人就是倾国倾城的李夫人的孙子,曾经谋反被发现然后吓死的刘髀的儿子,坟被挖了之后列为重点文物的昌邑王——刘贺= ̄ω ̄=

  霍光是权臣,虽然他对汉武帝忠心耿耿,但是人就会有私心,他想选个蠢得,好控制的。结果。。。悲剧了,有些职位,你不能太蠢的人在做。比如,皇帝。

  汉书记载,刘贺在位27天被废掉,一共干了1127件坏事??(这哥们也是够忙的)其实很多事情都比较小,比如欺负皇宫服务人员,拉着太皇太后瞎逛啥的。鸡蛋里挑骨头,为了废他多数落几件错事。可是有些也确实很过分,比如强抢民女还让大司马和车骑将军给他拦着找上长安的父母。乱封官职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我们想象一下,霍光一上班发现半壁朝臣不认识,以为自己走错办公室的时候内心有多崩溃。

  所以,我们啥都不是、只会投胎的刘贺小同学光荣的被大司马干掉,从皇帝的宝座上撸了下来。

  这个国家虽然实际统治者是霍光,但却需要一个名义上的领导人。毕竟,霍光就算是霍去病的弟弟又咋样,谁让他不姓刘,祖上跟刘邦没血缘。

  这个时候,还记得刘病已的第一个恩人是谁吗?没错,我们人品爆棚的好人邴吉!他现在因为勤奋努力,严谨认真升任大将军长史,是霍光的心腹,跟前的红人儿~

  虽然刘病已早已记不清自己那悲惨的童年,但我们的邴吉老天使没有忘记苦命的皇曾孙。他做出了一个彪炳史册,影响历史进程的决定——正式上书,请求立皇曾孙刘病已为皇帝。(《奏记霍光议立皇曾孙》)

  上回书我们说到,霍光跟刘据的政治理念不和,所以迟迟没有给卫太子翻案。而之前,他选错了接班人,让朝廷元气大伤,却又不好意思对邴吉给出的新提案进行反对。就在,霍光犹豫不决的时候,我们刘病已同学的好人缘就发挥了巨大作用(还记得上回书那一堆官二代好哥们吗?)

  车骑将军张安世说:这孩子我知道,我小儿子张彭祖和他关系特好。我哥张贺还天天夸他聪明。谏大夫杜延年说:刘病已这个人我也知道,我二儿子杜佗跟他关系好,天天说皇曾孙品行高。

  于是,在一众人的交口称赞中,刘病已在当事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一群掌控国家命脉的大臣推到了那个危险而充满诱惑力的位置。

  我们的病已小哥哥这个时候已经成年,取字次卿。次卿公子原本娶妻生子,做着刀笔小吏,日子过的平凡而舒心。突然之间,一个巨大的馅饼掉到他的头上,基本上快被砸晕了。

  他被人从尚冠里接到未央宫,先封了阳武侯(毕竟平民直接做皇帝不太好看),两个小时后就直升皇帝。

  这两个小时可不轻松,他要练习全部的登基礼仪流程(关于汉代登基,我从前看过一个科普文,光喜礼和丧礼的转化就超过三四次,祭祀和衣服换来换去,能两个小时记住,不出一点差错真的是天才!)

  登基这里插播一个成语小故事“芒刺在背”。

  宣帝要去祭祀。霍光陪同,与宣帝同乘一辆车,宣帝非常紧张,感到如同有细小的芒刺扎在背上一样不舒服(原文是“若有芒刺在背”)。

  等换成张安世与宣帝同车之后,宣帝就神情放松了许多。

  这个故事出自汉书,它透露出两个信息:1.霍光连皇帝都废,他才是国家的实际掌权人,权势滔天。2.霍光的强势已经引起宣帝的恐惧,为未来霍家的命运走向埋下伏笔。

  不管怎么说,我们亲爱的宣帝男神已经荣登帝位,正式踏上历史舞台,不负众望谱写盛世华~\(≧▽≦)/~

  宣帝登基之后大家都很开心,可是很快就插播进一条小新闻——弹劾风波。

  事情是这样的:侍御史严延年弹劾霍光,上书说“霍光独断专权,废立皇帝,无人臣之节,大逆不道!”

  这小子太不会做人了,好不容易糟心的刘贺走了。你上来扫兴,指责霍光的过错,不给皇帝和功臣面子?刘病已遇到这种事当然是先把自己摘出去,聪明又乖巧。可霍光咋办?丞相和御史大夫都称病,这就成了自己审自己了。

  最后还是夏侯胜来了一句“天理循环,良徳有好报”(夏侯胜这老神棍以后我们会重点讲一讲,贼牛逼的一条老狐狸,感觉跟神仙都有一腿)

  结果,霍光明白了这是老夏侯提醒自己要留路,现在当权风光不代表以后家族昌盛。所以他并没有理会严延年,把他的话当成了耳边风,赢得满朝赞誉。

  这件事让朝臣们看明白了,霍光才是真正独一无二的天下之主。你不要命去弹劾?人家巍然不动,都懒得搭理你!

  不过他可以不搭理严延年,很快就有他必须搭理的糟心事了。

  故剑情深,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的一道诏书。可是这背后,宣帝为了这个承诺付出的不只是一道诏书,还有他的人生。(后文再叙)

  元平元年,许平君被接进皇宫封为婕妤。汉朝的制度是不能直接从平民升级做皇后的(参考宣帝的阳武侯),要先有后妃的封号(美人,婕妤之类的)或者是从太子妃晋级做皇后。

  如今皇帝确立了,皇后应该要有个着落才行。本来嘛,人家许平君是原配还生了儿子,又贤良淑德,宣帝真爱。按理来说,她不做皇后谁做呢?可是感情思维和政治思维不一样。

  我们都知道霍光是真正的无冕之王,所以满朝公卿心里盘算的都是霍家有个最小的七姑娘,闺名成君。如果让霍成君做皇后,大将军一定高兴,记着我们的好。

  这下热闹了,有名无实的皇帝和有实无名的权臣心中属意的皇后人选不一样,咋办呢?

  就在这个敏感的时刻,霍光上了一道奏折,请求归政。没想到宣帝做的更绝,不仅驳回了霍光退休的请求,还下了一道圣旨彻底放权。

  不仅仅是世袭万户侯,还把霍光所有子弟亲属全都升了一遍官。公开将所有决策权委任给了老霍,并赐予其处置中两千石以下官员不必事先请旨、内朝招募属员不必考核及汇报两项大权,并声明一切奏章可等大司马大将军批阅后再送交自己盖章发行。

  放权之彻底,基本上已经自己做甩手掌柜,霍光才是就差衮服和冕冠的皇帝了。

  不过,宣帝的权可不是白给的,他不要了皇帝对臣子的一切特权,要换的就是发妻的一个皇后之位。群臣以为霍光和宣帝是千古君臣典范,只有老霍和宣帝自己心里明白,他们之间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就在宣帝给了霍光甜枣之后,一顿板子很快就打在了他的脸上。宣帝下了一道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的圣旨,一个王子对贫女的承诺,只属于他和许平君的海誓山盟——“上乃召求微时故剑”(《汉书·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传》)

  他说,我在贫困之时曾丢失了一把心爱的宝剑,如今我发达做了皇帝,但是我对那柄旧剑很是怀念,想把它找回来。

  这一场草根阶级的宣传战着实打了霍光一个措手不及。寻剑是假,爱意为真。宣帝连一把旧时的破剑都恋恋不舍,自然念旧情不弃糟糠了。可是,宣帝错在年轻了、冲动了,霍光不是你给完甜枣就能打板子的人。

  霍光冷笑,寻剑?好,那就找!没有我点头你也找不回来!

  事情原来不算太复杂,霍光是想把自己小女儿霍成君嫁到宫里当皇后,但还没有来得及实行;后来听说张安世的哥哥曾经给皇上宠幸的许婕妤保媒,结果霍光的夫人霍显便开始给自己女儿造势,张安世知道后估计早就把自己的嫌疑往外摘干净了;没想到老霍这边还没有表态,皇上却抢先针对霍显的宣传来了个针锋相对。

  根本就没有丢过什么宝剑,皇上是在向文武百官和天下百姓暗示自己是个念旧的人,打算立许婕妤为皇后。

  本来吧,这事应该事先透出些口风没,什么事儿都能商量着来嘛,但皇上毕竟太年轻,他把声势造的过大了。如今所有人都知道皇上铁了心的想要原配糟糠而不稀罕大将军的掌上明珠,这让霍光面子上怎么下得来!

  最重要的是,皇上这么一弄,在老百姓心目中赢得了好形象,却等于隐约地让霍光背了个拆散人家原配的骂名,这才刚即位几天啊就摆明了跟老霍叫板,那么老霍就是不嫁自己女儿,也肯定不能让皇上怎么轻松如意就得逞。

  宣帝的爱天真,热血,感人。可惜他是皇帝,却不一定能靠这一场舆论战求得好结局。

  没办法,各方人马闪亮登场!

  首先是邴吉:他去劝霍光“我知道你要的是面子,事情闹成这样非把女儿嫁过去,一个身份高贵的皇后,一个明媒正娶的宠妃,想想陈阿娇的前车之鉴就够胆寒了。皇帝不过是想让心爱的女人做皇后,咱们同意,但是让皇帝还将军几分面子,不就好了?”(邴吉是孝宣朝最神奇的存在,人品一流,不可或缺。他能和所有人都是朋友,霍光和魏相基本上不死不休,可是他却能让霍光把他当心腹,魏相把他当老师。如果没有邴吉,哪来的麒麟阁十一功臣榜,不是霍光把魏相打压的永无出头之日,就是魏相把霍光鞭尸了)

  然后是夏侯胜:他提出了一个非常合理的主意,并成功实施:就说霍成君病了,无缘参选皇后。表彰她的母亲养了一个好女儿,给爵位和封邑。再安慰霍成君给她一个郡君的封号,完活= ̄ω ̄=(夏侯胜这只老狐狸,腹黑+超恐怖的预知能力,智商基本上无敌。学问贼好,大夏侯学的创始人,唯一缺点说话太损太扫兴,让人受不了还去监狱呆过一段时间,哈哈)

  最后一个站出来的是韩增:他替许平君战队,靠士族之力撑着这个皇后上位。(韩增搁现在就是霸道总裁原型。腹黑又够义气,一向以乖乖牌著称、从来不主动表达自己意见的前将军龙额侯韩增是内朝排名第三、大汉朝唯一一个“七世王侯”的大人物。韩增的祖先是战国七雄的韩国王室,祖上是跟着高祖刘邦打天下的韩王信,伯父是武帝基友韩嫣(这个基友是真的上过床的)父亲韩说也是武帝宠臣,刘据信任过的属臣(虽说。。。后来。。。。哎,巫蛊之祸啊!)。可以说他是个含着金汤匙出生,全长安的妹子都想自荐枕席的人。但韩增不是纨绔子弟,相反他非常厉害。他有多少田地,财产,美女和珠宝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但是他有办法保得住,享用一世富贵,福荫子嗣)

  这么多贤臣力挺,霍光又拎得清,当然是顺利无阻的立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做皇后了。三百户食邑,换自个老婆扶正——值!

  不过,这个事也是让霍光挺心塞的。宣帝平时乖的跟个小猫似的,正事一点不含糊,伸出手挠他一爪子也是真疼啊。

  所以,汉朝皇后的父亲都是要封侯的,而霍光却站出来坚决反对许广汉做列侯。理由很简单——他是个太监(刑余之人)

  刘病已无法继续一意孤行,因为他已经把霍光惹毛了。但霍光也不得不说是个真正有胸襟、有气度的大人物。一年之后,他的气消了,还是表示应该对皇后的父亲有所封赏。毕竟皇帝岳父总不能是平头老白姓,那样太寒碜了。

  必须有身份,有地位,又不能是侯爵。这个要求,试题难度不亚于甲方爸爸让你设计一个五彩斑斓的黑啊!于是乎,礼官们发挥创造思维,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封许广汉为“昌成君”。

  这个“君”,在通侯以下,关内侯以上,不能世袭,也没有封邑,一般都是给有地位有名望的女士准备的。换句话说,朝廷对待许广汉算是特殊人物特殊处理了。

  这段典故是很多成语的出处:故剑情深”“故剑之求”“微时故剑”。甚至连“故剑”都成了元配之妻的代名词,用在了很多后世的诗词里。比如唐朝长孙佐辅的《相和歌辞·宫怨》:“莫道新缣长绝比,犹逢故剑会相追。”

  爱情就像鬼,相信的人多,看见的人少,而十八岁的青春少年,比起久历风霜的老人,更加愿意用满腔热血执着地追寻爱情。

  应该说,正是凭着这股子执着,男神才在这一局里斗赢了霍光。

  也许,在封后大典那一刻,宣帝会牵起平君的手,给霍光敬酒:“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谢谢你。朕的宝剑找到了,是你帮朕找到的”?

  

第4章 礼仪之争贪污案
孝宣治世全文阅读作者:未央询加入书架

  经过故剑情深的精彩争斗,这一回合真爱胜利。我们的宣帝男神和平君小姐姐幸福的做了大汉的皇帝和皇后。

  虽然现在的宣帝在政治上还是个小白,但骨子里的腹黑可是在血管就里流淌着遗传自高祖刘邦和孝武刘彻的血液。

  虽然,宣帝没经验,是个傀儡,但他是个天才。于是开始了后世历史学家评价他最多的八字“滥赏”“重农”“核吏”“怀柔”中的第一点“滥赏”(疯狂赏赐)

  他执政25年,本纪里的全民厚赏高达20次还经常伴随着大赦。小规模和针对性赏赐更是不计其数,如此频繁和厚重,足称一个“滥”字。

  宣帝的打赏在登基初年最频繁,新帝初登皇位,地方上会有点祥瑞上报。宣帝干脆就因为祥瑞(凤凰,甘霖)而减免农业税或者大赦天下。

  而且,宣帝最重大的四次全国规模的大赏都发生在霍光执政的那五年,很明显,这么做是为了迅速树立威信、笼络人心,减轻农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和牵制霍光。

  当时所有的权利几乎都在霍光手里,而刘病已也只有“赏赐”和“大赦”两项特权是绝对不能被剥夺的帝王权利。而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命脉都掌握在霍光手里的时候,花钱就不是宣帝需要头疼的问题了。反正花的都不能算是自己的钱了,不花白不花,更何况好处多多稳赚不赔[吃瓜](男神你真腹黑[允悲])

  和自己老公一样刚刚上位,母仪天下的许平君小姐姐又做了什么呢?

  我们的平君还真是个全天下男人梦寐以求的老婆。做了皇后却一点架子也没有,依旧保持着在民间节俭朴素的生活作风。(贤妻中的贤妻啊,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平君以身作则,车马上不用金银装饰,长裙不用绸缎,甚至国家拨给皇后的生活开销,用不完的也都分级打赏下人。

  还把值夜的宫人由两班倒变成四班倒,体谅她们熬长夜太辛苦。对于宫女的处罚要慎重,不可以滥用私刑等等。

  她还特别孝顺,虽说太皇太后上官氏年纪比平君都小,但是平君还是把她当成祖婆婆一样尊敬。不仅每五日去朝见一次上官太后,还亲自布菜,抹案侍奉。而上官氏也确实很喜欢她,名义上是孙媳妇,实际上两个人是对年龄相仿的小姐妹。许平君也因此成为了千古贤后的典范,甚至现在故宫里还挂着“许后奉案图”,作为后世嫔妃学习的榜样。

  虽然都是一些小事,但是却非常暖心。在百姓眼里,陛下和皇后娘娘简直是小天使,就差俩翅膀了。更何况帝后恩爱,夫妻感情特别好,吃瓜群众天天吃狗粮都特开心??

  霍光的周公是当定了,这时候就算他想做皇帝都没有刘贺作死时候那么有利的舆论支持了。帝后恩爱,将相和,天下太平,看起来一切都很圆满。

  这种时候,总会有一点小风波的= ̄ω ̄=

  这件事吧,主要是巫蛊之祸的后续处理,说来也感叹,武帝都凉透了,这件事的影响居然还这么大[汗]

  韦贤(大鸿儒,汉昭帝老师)给陛下上书“谋议安宗庙”,也就是要盖棺定论,给宣帝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定谥号了。

  先可近的来,礼官们就讨论说要给史皇孙刘进一个悼字做谥,刘病已也同意了。偏偏是后面的称谓,让年轻气盛的皇帝和一帮老学究杠上了,基本上是吵翻了天。

  按理说刘进是一个庶子,没有为朝廷做过任何贡献,他爹也没上位所以自己还没有皇族封号。大臣们觉得皇帝、藩王、公、侯、伯,子、男,能看他是宣帝亲爹的面子给个侯爵就不错了,可宣帝为了这事偏偏和韦贤、邴吉他们吵翻了天。

  他要尊生父为“皇考”。本来吧,在我眼里皇考在宋徽宗以前应该是不仅仅称呼先皇的,比如欧阳修就曾在《泷冈阡表》里说: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

  汉书里好多地方也都说刘进“皇考“的谥号于礼不正。而与闻的小说里认为是因为皇考只能用于称呼先皇,这里我不认同。

  我的猜测来说,原因应该和嘉靖皇帝一样。宣帝继承的是来自昭帝的皇位,他不能认自己的生父。(这么一看公义理法还真恶心,连亲爹都不让认。)

  于理不合,在赖以儒教的大汉完全是顶风作案。满朝文武,就算是曾经愿意用生命保护次卿的邴吉(现在大家都不知道邴吉对宣帝的恩情)都不同意皇考的说法。宣帝的心都要碎了。

  最后没办法,各退一步吧。刘进没有爵位在后头跟着,就叫一个悼字??(合乎理法,不和逻辑,政治产物)他的妻子王翁媭称悼后??(老公没爵位居然成了后)然后这两口子埋得地方叫“悼园”(这么不伦不类,我都想悼念一下心疼一把【摊手】)

  双方妥协完之后,也就这么地了。宣帝跟这帮老臣暗暗较劲,一时妥协不代表以后不会找机会把皇考称号加回来(他也确实这么干了,原来他从这时候就开始隐忍了啊)

  好吧,不愉快的皇考问题过去了,我们来看看鼎鼎有名的卫子夫和她儿子吧。卫子夫没什么好吵了,大家都觉得她挺可怜的,给了她一个“思”的谥号(“道德纯一曰思”、“外内思索曰思”)。可到了刘据这,又出岔子了【摊手】

  本来吧刘据挺得人心的,昭宣中兴一半官员的履历都会写“尝侍戾太子”。可读史的我却对他的谥号奇怪万分:帝初即位,下诏曰:“故皇太子在湖,未有号谥,岁时祠,其议谥,置园邑。”有司奏请故皇太子谥曰戾。

  戾,绝对的恶谥:不悔前过曰戾;不思顺受曰戾;知过不改曰戾。问题是,我们都知道,刘据,他是冤死的啊!

  宣帝男神为什么非要给生父一个皇考名分,不惜于礼不正。却又对刘据毫不留情,批下恶谥?

  也许他是想告诉别人,千万别起兵。只要有动乱,我不管你人缘多好,照样盖棺定论受诟病。(这个说法真腹黑)

  又或者他是因为巫蛊之祸才会失去亲人,所以对刘据充满埋怨,而对生父却是无限的怀念。(突然好心疼)

  为啥说礼仪之争这件事宣帝做错了呢?是因为他的确是以汉昭帝嗣孙的身份承继大统,所以没资格管生父叫皇考。规则就是这样,就像法律不讲人情。

  可是宣帝后来掌权了之后,还是按照帝王规格(据说)重新埋了刘进,还给了皇考的称号。这就等于告诉人们,只要我有权,连礼仪理法都是为我服务的。这就是典型的现世权力玷污了历史的纯洁。

  反正不管怎么样吧,双方妥协退步之后,谥号这事就算翻篇了,接下来却是大汉建国以来最大的贪污弊案。

  贪墨案有点复杂~宣帝本纪里就只提到一句话:大司农阳城侯田延年有罪,自杀。

  但其实,这事还挺有说头的。这里面表现出了宣帝作为一个政治家应有的敏锐度。说明他天生就是一个当皇帝的料子。

  田延年是霍光的心腹,但是他这个人吧,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学不会他上司的谨慎重名,反而是嚣张跋扈、恣意妄为,最后也死于贪心。

  这事得从给汉昭帝修陵说,昭帝死的时候太年轻,很多东西都来不及准备。

  茂陵的富户焦氏、贾氏等人,曾经花费了几千万钱,收购木炭、芦苇等修造坟墓的物资,蓄积起来,想卖个高价。但是田延年身为大司农(财政部长)却并不想从商人的手里买建材,而是打算在先帝爷的坟头揩油,捞他一笔。

  替汉昭帝修建陵墓,要用大量的沙土,运输沙土,又需要大量租用民间的牛车。拉一车沙土,要付给百姓一千钱的租金。田延年报虚账,一车沙土算两千钱。前后共拉了三万车沙土,在大司农府报销了六千万,其中三千万,就装进了田延年自己的口袋。

  但是吧,这三千万的贪污属于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他得想办法把这窟窿补上,于是主意就打到了上文的那两个富商身上。

  他向皇帝上奏,说焦氏贾氏等商人蓄积建陵物资是非法的,应该全部没收。汉宣帝同意了。焦氏贾氏等商人,赔了个血本无归。

  焦家和贾家可不是好惹的,你让我们破产,老子就挖你的黑底!他们想尽办法找到了田延年贪污的证据,一封举报信就告了上去。

  一石激起千层浪,先帝爷坟头上揩油啊。你先不说于法理如何,就是昭帝老师、士子领袖,德高望重的大鸿儒韦贤把你灭了的心都有!

  本来吧,他好歹也算是霍光的狗,霍光有意替他遮掩一下。结果这货死要面子,在主子让他说实话的时候硬是抵赖自己没干过,那就是你自己作死了。连霍光都不管了,放手让别人把这事一查到底。

  霍光自己不管了,可是别人不知道啊。田广明觉得也许可以扇扇风点个火,就阴了一把杜延年。他让杜延年去探霍光的口风,就撺掇他去上书陛下,说是可以考虑一下让官府出钱替田延年赎罪(够不要脸的)

  霍光的话却耐人寻味:“田延年废刘贺的那番话把我吓坏了,至今心口还疼”(摆明了是不想保了)

  这个时候笑的最欢的是谁呢?——我们的第一男主宣帝啊!他做了一件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事。刘病已居然愿意用水衡钱(皇帝私房钱)给田延年还贪污的烂账!(这一手玩的真阴,陛下你敢再腹黑点吗?)

  这个时候,全天下都觉得皇帝太委屈了。大臣贪污犯罪,竟然无耻地提出要皇帝老子买单,而皇帝竟然答应了!

  这一下,田延年是死定了。本该由国家财政修建的皇陵出问题了,有贪污犯把钱黑了,宣帝为尽孝心居然要自掏腰包,带头买单。弹劾你的诏书还不跟雪花似的往那未央宫一撒(那时候好像还没发明白纸??)

  用三千万买了一个天大的好名声,还做的不留痕迹。让别人被卖了,还帮着自己数钱,你的骨子里绝对是老刘家的流氓属性!(而且,后来大臣们觉得皇帝太委屈,军队又凑钱还了这三千万水衡钱,woc,空手套白狼!)

  韩增带兵把田延年的家一围,他自杀了,可悲的是到死这个蠢货都不明白真正玩死他的人是谁。(惹谁都不要惹宣帝,连骨头你都找不回来[允悲])

  

第5章 魏相入朝战匈奴
孝宣治世全文阅读作者:未央询加入书架

  大司农田延年死了,还留下一堆烂账,这个时候谁来接班呢?邴吉又举荐了一个人出来,又一个孝宣中兴的灵魂人物——魏相!

  我们宣帝的工作cp终于来啦~\(≧▽≦)/~(鼓掌[鼓掌]撒花)魏相之于宣帝就像是张仪之于嬴驷,萧何之于刘邦。他为啥这么牛呢?咱们来看一下履历:

  魏相,字弱翁。麒麟阁精英榜上排名第五,孝宣朝乃至整个汉代的天才政治家。内政外交军事人事样样精通,后人一致的评价是“仅次于萧何的贤臣”,可以说没有他也就没有刘病已的中兴盛世。

  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没有任何裙带和爵位。娶了个娇蛮任性小娘子,没有和任何士族门阀攀亲戚。

  从小读书好问,二十岁通读《春秋》、《易经》、《礼》、《诗》,孝昭皇帝刚即位,在全国选拔贤良方正六人,其中就有他一个。这种选拔比例要放在后世,考几个状元都够了。

  随即出任茂陵令。担任县令时御史大夫桑弘羊的属臣犯法,他不畏强权秉公执法杀了桑弘羊的下属,威震整个茂陵。短短两年,茂陵的生产总值、人口增长率在全国同类地区中排名第一,犯罪率排名倒数第一,于是当选了全国劳动模范。

  此后升任河南太守,又是三年,整个河南赋税、人口全国第一,犯罪率倒数第一。

  魏相大名,如雷贯耳,豪强盗贼闻风远逃。(像不像张汤?只不过魏相可不是酷吏)

  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丞相田千秋死了,他的儿子当时是洛阳武库令。因为魏相治理严格,惩治豪强的名头太响。他怕魏相以后会严办他,于是就跑回长安了。

  结果霍光因为这事生气了,觉得人家爹才死,你把他的儿子逼到这个份上太过分了,就把他给收拾了,调回长安。

  好巧不巧,偏赶上这时候有人诬告魏相滥杀无辜。魏相这么难得的好官,河南人民哪里舍得!河南的任都官的戍卒有几千人愿意免费服一年兵役给魏相赎罪,更有上万百姓自发组织,联名上书请求给魏相官复原职。

  这时候霍光正在气头上呢,之前田千秋儿子的事还没整明白,你居然煽动百姓搞幺蛾子。就把魏相交给廷尉治罪。

  魏相在监狱关了很久。过了冬天,正巧赶上大赦才出狱。

  那可是魏相啊,就这份委屈他记了一辈子,所以后来冲在最前线干掉霍家的就是他。

  出来了之后打回原形做茂陵令,幸好能力在那,升职做了谏议大夫,直属上司是光禄大夫邴吉。

  邴吉非常欣赏魏相,那真的是将毕生官场经验倾囊相授。邴吉把魏相视为至交好友,魏相把邴吉看做授课恩师。

  没过多久,魏相各项考核全部优秀,又回去当河南太守,又把河南弄了个全国优秀。

  就在这时候,田延年因为贪污案自杀了。

  魏相本来动了跟风的心思,被邴吉一篇名垂千古的《与魏相书》给劝阻了,让他不要冒头,乖乖等升职。(与相书曰:“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臧器于身。”)

  果然,魏相因为成绩突出、资格够老,升任大司农。

  当大司农只用了一年半,就扭转了田延年造成的全部亏空,先帝皇陵新城的GDP节节攀高,当年就有盈余。

  后来又因本始三年,汉匈之战后勤保障的大功升任御史大夫。

  再过几年,因处理霍家谋反大案有功,升任丞相。

  从此以后在中央最高行政首长的位置上就没下来过,一直到死在任上。

  一个没裙带、没爵位,仅靠才华的布衣书生,用了不到二十年,从寒门百姓干到三公九卿之首!

  这人生,简直开挂,你不服不行【抱拳】这可真是网络爽文才敢写的人生剧本啊~

  有了魏相这么完美的后勤部长,我们的朝廷就可以大刀阔斧的去帮着乌孙打匈奴了!

  怎么回事呢?这其实是早就答应好了的。

  汉朝有个和亲到乌孙的宗室女叫刘解忧,因为和亲封了公主。解忧公主长得特漂亮,以至于匈奴单于居然垂涎她的美色,叫嚣着打仗把解忧公主抢回来。这个公主吧,算起来呢又是昭帝的大表姐,出事自然要帮忙。

  而另一个说法呢,是这场战争居然和三角恋有关[汗]

  她跟第二个老公肥王感情好,肥王变成了亲汉派,还要把王位传给他和解忧的长子元贵靡,肥王的匈奴老婆(是大老婆)以及乌孙的亲匈派不乐意了,向娘家人告状,于是匈奴单于要劫持她。

  这两种说法大家自己选,我觉得还是政治因素多些,匈奴如果真的垂涎汉朝公主,应该会直接向长安提出的。

  不管是因为解忧公主漂亮还是三角恋纠纷,反正现在的情况是:匈奴因为解忧公主要打乌孙,乌孙向大汉求援。而我们已经答应了。

  这件事昭帝年间就答应了,为毛宣帝本始才出兵呢?原因很简单——皇帝挂了!昭帝新丧,宣帝登基。红白喜事不说,还要大赦和特赏,紧接着就是田延年的贪污案,又得赶紧扭转亏空收拾烂摊子。这一忙就是两三年,实在是没空管你个和亲的小公主。

  而现在,政局稳定了,朝堂清明了,国库充盈了。终于可以履(bao)行(chou)诺(xue)言(hen)了[偷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舆论的宣传造势是很重要的。咱们国家要打仗了,以前最能打的皇帝是谁?毫无疑问啊,谁能有汉武大帝三次大规模征匈奴,攻守易型更燃的!

  于是乎,各路人马开始吹武帝。

  宣帝给他追加庙号,还让世宗庙里奏的礼乐是《盛德》、《文始》、《四时》、《五行》四首曲子。以唤起全国人民抗击匈奴、发扬国威的欲望。

  本来一切都好好的,这时候,居然有人唱反调!

  谁呢?长信少府夏侯胜!这种愚蠢到近乎自杀的行动,夏侯胜这只老狐狸为啥要做呢?

  隔着两千年的历史云烟,我们很难看清博士心中所想,但我知道夏侯胜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其实,他的上书虽然不合事宜,观点却很有道理:

  孝武皇帝虽然开拓疆土,打服了匈奴,然而连年战争,挥霍无度,百姓流离失所,全国财政、人口减少一半,又赶上闹旱灾蝗灾,国内竟然都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可以说是内政方面一塌糊涂,不应该给他庙号!

  这是实话,可是太臭!太扫兴!果然,弹劾夏侯胜的奏折一封接一封飞进了未央宫。只有正直的丞相长史黄霸认为夏侯胜说的没错,扣下不少递给丞相府的弹劾书,却是杯水车薪。

  其实,这不能怪他们。

  承认你老夏侯的话是对的?那迄今为止所做的一切战争准备都将不得民心,无数的银子将要打水漂!

  这个时候宣帝必须表态,想装傻都没门。老夏侯捅了马蜂窝,大将军联合丞相、御史大夫,以三公之名共同弹劾夏侯胜侮辱先帝、非议诏书、抗旨不尊、大逆不道。顺带捎上了倒霉的黄霸。宣帝有心保住他们,但是也只能保命。

  非议诏书、大逆不道可是重罪了,宣帝明白这是霍光没耐心了,最起码也要拿黄霸祭刀。

  这时候的宣帝可算是忙晕头了,他老婆许平君刚怀上二胎,这边长信少府居然出事。不管怎么说,老狐狸也是帮过宣帝(立后)的,虽然现在他作死,但咱也得救。黄霸那小子政绩还可以,这么容易就被霍光宰了的话也可惜。

  于是宣帝赶紧下诏书,说诏书是他下的,现在有人提出不同观点,那就得他来处置。其实就是想要借着由头送老夏侯到监狱里去避祸,反正宣帝男神喜欢大赦,也会放出来的[允悲]

  宣帝登基两年多了,也是慢慢成熟了。不仅耍阴招整死人,还会不动声色给人求情了。霍光明白这个面子得给,当务之急是打仗,于是也就放手了。

  最后,倒霉的黄霸还被认为是夏侯胜的同党,陪着老夏侯一起坐牢。

  这里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 ̄ω ̄=

  黄霸很早就仰慕夏侯胜的学识,提出想要拜他为师。夏侯胜却嫌这孩子太耿直,不会做人(情商低[允悲])

  结果,黄霸居然引用孔子的话,向夏侯胜叩首:“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听了圣贤之道,晚上死了都不觉得可惜!)

  这下可把夏侯胜感动到了,觉得这小子虽然笨,但是执着心诚,还可以教。于是,干脆在监狱里收了黄霸做学生,开班授课。(黄霸这是成了太皇太后的师弟了啊,血赚[允悲])

  想象一下,外面热火朝天的打着汉匈之战,监狱里夏侯胜给黄霸讲《尚书》、《春秋》和《礼》,顺道教给他为人处世和混官场的秘诀。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想想也是醉了。[允悲]

  不过真心没白收徒,教出来一个中国十大清官之一,一个未来的丞相、循吏之首。

  黄霸这人挺励志的。他太耿直了,是孝宣中兴一朝活到老的臣子里情商最低的。可偏偏他有一股努力拼搏的劲头,逆境中不忘学习和求教,这样才能成就未来的传奇。

  书归正传,汉匈大战开打。咱们可以好好跟匈奴算算这一百年的的帐了!

  这时候的汉朝比匈奴强大的不是一星半点,已经都用不着咱们大汉全力去揍了(容许我嘚瑟一会儿~)

  其实吧,本始二年的汉匈战争,正义性是有待商榷的。与其说是为了帮解忧公主解围,倒不如说是我们想去揍匈奴,端了他的单于庭。

  汉朝出兵的理(借)由(口)是“解忧公主被羞辱,乌孙国求救,且匈奴数次侵犯我国边疆”。

  可到后来,追到匈奴国境内1800余里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甚至连匈奴王派来求和的使者都杀了,就根本不是“保护公主和边疆”的问题了。

  匈奴平民老百姓在那安安稳稳放了一辈子牧,也是劳动人民,难道都调戏公主、都侵犯边境了?

  说白了,就是想揍他而已,跟几十年前,匈奴想揍我们不需要理由是一个道理。

  这场仗最后当然是赢了,不过过程有点好玩。

  常惠(著名牧羊人苏武的副手,不记得的回去翻翻高中语文课本,这小子出过镜的,汉史上成就很高的外交家)跟解忧公主是好朋友,他在打仗的时候劝乌孙全面进攻。又给赵充国老将军递信,打算包抄。赵老将军那是孝武皇帝朝留到宣帝朝最后的老将了,人生追求就跟李广似的,我管你什么官职,封不封侯,只要能让我打匈奴,我就给你抛头颅洒热血,在所不辞!一听这话,赶紧开追。

  结果。。。我们的常惠小同学是外交官不是将军,把老将军给带跑偏了[汗]匈奴闻讯,直接撤回草原。

  结果,听说匈奴改道,常惠也心急,带着乌孙兵追去了,却放了赵老将军一个好大的鸽子,说好了要合围的呢?[允悲](老将军一定黑人问号脸23333)不过,老赵相当硬气,直接把匈奴来求和的使者咔嚓了,继续开追。

  范明友那边倒是痛痛快快的(qiang)打(jie)了一仗(tong)。杀了七百匈奴,抢了一万多牛羊。

  韩增听说后也急忙去支援赵充国了,他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情商贼高坚决不留把柄在别人手里。

  奇怪的是田广明。

  他明明知道了老赵玩命死追的那一伙匈奴在哪里的情报,居然。。。撤退了!

  三万大军一个照面都不打就撤了,重挫国威,全天下耻笑!

  结果,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那伙倒霉的孩子碰上了常惠。

  常惠逼走的那伙匈奴躲过了赵充国的追赶,被田广明毫无理由的放过,却碰上了常惠和他忽悠的乌孙兵。

  这一战,别的不说,数万马匹,牛羊无数!可惜,居然是乌孙打的,大汉战功不大。

  哎,心疼赵老将军,打仗这事真靠运气,玩命死追却被乌孙劫了胡。

  不过,不管怎么说,仗是打赢了,咱们烧杀抢掠一把匈奴的目的也达到了。

  而且匈奴賊惨,后来他们觉得不甘心,等汉朝大军回家,休整之后又跑乌孙抢劫了。回去的时候是冬天,冻、饿,匈奴民众死十分之三,牲畜死十分之五,极为衰弱。

  大汉又以三千铁骑分三路攻匈奴,俘数千匈奴而归。这下是彻底揍的快没气了,此后,匈奴极少犯汉边郡。

  不过,战场上打得热闹,未央宫却是出了天大的纰漏。后院起火,宣帝已经没有心情等三军凯旋,而霍光也被自己的败家媳妇给坑惨了。

  本始三年,许皇后崩,谥号恭哀,葬南园!

  

123456下一页
扫码
作者未央询所写的《孝宣治世》为转载作品,孝宣治世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找书苑提供孝宣治世全文阅读。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孝宣治世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孝宣治世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孝宣治世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孝宣治世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