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找书苑 > 军事历史小说 > 明月出祁连最新章节列表 > 四十一、道法琉璃? 没有更新?告诉管理员更新 章节内容错误、缺失举报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体: 选择字体大小:

四十一、道法琉璃?

小说:明月出祁连 作者:准噶尔刀王

  天渐渐冷了下来,李岘回到会州时,漫山遍野已经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积雪。

  李家书院的孩子们并没有见识到奇妙的点石成金仙术,但是两个月来先在李家各处工坊里学习,还是见识到了许多奇妙的生产技术。比如肥皀、炼铁和炼钢、水力纺机和织机,还有一种很神奇的琉璃。

  李岘也懒得把那些很不成功半透明的东西叫玻璃了。

  中国在汉代都有用水晶的琉璃制品了,而且瓷器的烧制难度比玻璃还高,但是为什么一直就没能够研制出玻璃?其实问题很简单,就是这些琉璃产地都缺少碳酸盐,也就是纯碱。中国内地一直都缺少碱矿,甚至百姓在蒸炊饼(馒头)时不得不使用草碱,也就是草木灰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形成的化合物,其主要成份是碳酸钾。

  而烧制玻璃所需要的原料中石英和生石灰都是常见的东西,唯有天然的纯碱只有草原干旱地带才有出产,可惜的是产碱地方的草原民族哪里会烧制琉璃这种高技术的东西。

  这种东西就是隔了一层窗户纸,一点就透。

  李岘也不知道这玻璃各种原料的配方,只是告诉工匠们要在里面加上纯碱,至于具体的比例,那就烧着试呗。

  于是李家的琉璃窑外多了一堆堆白色、绿色、茶色和淡红色颜色各异的玻璃制品,这些东西的唯一缺憾就是不太透明,不过整体品质比大宋国那些瓷窑和琉璃窑烧出来的东西还是要好得多。

  李岘原本不打算把这些东西拿出来换钱的,可是最近手头确实是有些紧。

  安置八千来户灾民和在兴州开矿的花费实在是太过巨大了,把李岘几年的积蓄差不多消耗一空,最近他也有些吃不消。

  李岘暂时还不想把玻璃制造工艺外传,所以整个工艺分成了好几步,而且都不在一起。主要是拌料填加混合纯碱这个步骤,一直是由忠诚可靠的老管家李和负责操作。

  不过,李岘也没打算长久的保密,工业品这种东西,只有当市场和生产规模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总归奢侈品的市场太小了,甚至都不能称之为正常的商品市场,用骗子市场来解释奢侈品市场可能还更贴切一些。

  比如后世一瓶酒卖几十万,一个包卖上百万,实际上就是为了骗那些冤大头。

  这时候就是喝了假酒或是买了假包心里后悔得不行也得充成胖子叫好,因为寻常的人喝不起,也用不起。

  寻常的百姓怎么能体会到有钱人的痛苦呢。

  好吧,李岘现在就准备施展“道法”准备骗人,目标当然是瞄准了当前从天上“下凡”的道君皇帝,这可是整个大宋国最大的冤大头。

  铸模一定要漂亮、精致,当然吹制的模具也当如此。

  忘了,吹制玻璃器具还需要一根长钢管,这东西打造起来有点麻烦。

  至于以后该怎么干,嘿嘿,劳动人民的创造力可是无穷的!

  大家就瞎整吧,反正那东西原料也不怎么值钱。

  嗯,各位工匠和同学,看好了,某家现在就先教你们如何点石成玉!

  李岘的表演很蹩脚,他自认为自己弄出来的东西很失败,但并不妨碍匠人们和几十个学生用崇拜的眼神看着他。

  家主真的会仙术诶!

  于是大家的干劲很足,热情高涨。

  这很好,有热情、有干劲才有创造力嘛。

  所以铸出来的第一样东西就是致敬道尊——一座半丈多高,浑身碧绿通透的老君像。

  李岘准备通过孙竢把这座老君像献给当今官家,这位秦州知州正在为朝廷索要西北路的花石纲而发愁。

  赵佶今年开工修建了万岁山,结果就发生了黄河决堤和一场地震,这让许多人在背后议论不休,说这是天罚。就是没人敢当面去指责皇帝,一帮朝臣们的“文人风骨”这时也不知到哪去了。赵佶当然很清楚下面的这些非议,大宋国的密谍司对外情报虽然常有偏差,对国内的监视还是很严密的,你别真当他们是吃素的。

  只不过赵佶身上确实很有艺术家们必备的我行我素气质,就是把万岁山改名“艮岳”,工程继续进行。皇家修园子这事吧,哪朝哪代都有人干过,只不过这位道君皇帝干得急了点,再加上亡国这事,之后就成了“昏君”的罪状之一。

  开封城每年到了夏天确实象火炉一样,又没有什么山水可以乘凉,所以赵佶就准备自己修一座小山出来。另外就是开封城地势有点低,黄河整天在头顶上悬着,皇帝也想万一哪天这黄河开了口子,大水漫灌汴梁城,自己也好有个躲藏的地方。

  这一家老小的,光自己的儿女都有好几十个,人可真不少呢。

  孙竢在看过了老君像后显得很高兴,这可是一件大“功劳”,自己总算是做出了一份突出的“政绩”,所以很爽快地从府库里拨款一万贯,作为这“玉尊”的制作费用。

  李岘却很受伤,特么的,老子为大宋国养军马要钱时你们一个个推三阻四,现在倒是痛快得很?!

  刘法终于从开封回到了陇右,这老货有点乐不思蜀,在东京足足盘桓了两个来月。

  前往青海湖以西寻找盐池的一小队人马也回来了,每人都在马背上驮了两大袋盐。刘文彥被李岘逼着带队出去,回来时又黑又瘦,让李岘再次看到这小白脸时心情舒畅多了。找书苑 www.zhaoshuyuan.com

  这种苦你不受还让谁去受,这是替你爹找财路呢。

  刘文彥的苦还真没白受,就是有些后悔没听李岘的忠告,带着马匹有些少了。

  要知道每斤成本才几文钱的青盐,大宋国官方卖给老百姓时是六十文一斤。

  那些跟着刘文彥遭了一圈罪的军卒们倒是很高兴,因为刘大帅一高兴,每人都给赏了百十斤盐,这玩意卖了就是钱。

  刘法现在心情舒畅,刚被东京皇宫里的最高领导接见并当面褒奖了一番,又找到了一条生财的大路。

  为此专门把李岘找去,研究一下明年在青海湖西大开盐矿的事。

  “走水路,必须走水路,那海子东西宽就有将近三百里,如果这一路全用车拉费用太高,得造许多木船在湖上用来运盐,另外湟水从前汉西海郡城始,也能用羊皮筏行运输。”李岘就已经替刘法想好了计策,这青海湖盐一路过来,运输是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另外就是盘踞在青海一带的几个吐蕃部落,最大的是阿柴部,不与他们搞好关系,这一路上的安全就是个大问题。

  刘法想出兵降服他们,而李岘则愿意分润给对方一部分利益。

  因为这些部落往柴达木盆地西面一路,汉军在高原上哪能跑那么远,这战事一起,恐怕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结束。

  咱们现在图的是利,并不是想要消灭对手。

  两人争论了半天,最后刘法同意了李岘的观点,但却把与土蕃阿柴部谈判的任务交给了李岘。这老货甩锅的水平绝对是一流。




如果喜欢《明月出祁连》,请把网址发给您的朋友。
收藏本页请按  Ctrl + D,为方便下次阅读也可把本书添加到桌面,添加桌面请猛击这里

快捷键:上一章(←) 下一章(→)
作者准噶尔刀王所写的《明月出祁连》为转载作品,明月出祁连最新章节由网友发布。
①如果您发现本小说明月出祁连最新章节,而找书苑没有更新,请联系我们更新,您的热心是对网站最大的支持。
②书友如发现明月出祁连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③本小说明月出祁连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找书苑的立场无关。
④如果您对明月出祁连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邮件给管理员,我们将第一时间作出相应处理。
扫码